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
珍惜摯愛在世的每一個日子

珍惜摯愛在世的每一個日子
日前新北市汐止八十四歲曾姓老翁,憂心自己來日不多,怕年七十七歲,失智臥床,生活無法自理的愛妻彭女士未來無人照顧,疑用榔頭加菜刀猛砍病妻脖子後自殺,導致妻死,自己命危的人倫悲劇。看到這則消息,不禁想起三年前,台北市文山區也有一位84歲的王姓老翁,因不忍妻子長期罹患帕金森氏症,再加上骨折不良於行,為結束妻子痛苦,趁餵食妻子服用安眠藥昏迷之際,拿螺絲起子,以鐵槌釘入妻子前額,導致妻子出血死亡,再向警方自首。王老先生在法院審理期間表示,沒和妻子同死,就是希望喚起社會注意國內沒有安樂死的問題,他也一再請法官判他死刑,結果一審被判刑9年。不過隔年王先生因心肺衰竭病逝看守所。
除了宗教和近二、三十年興起的「死亡學」,人類長期以來,就是重「生」不重「死」;雖然每個人生命的終結都是死亡,但我們的教育,自古以來就鼓勵人應從「積極發展」去面對人生,像孔子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,人認真的活都來不及了,那想得到死的事。其實「生」與「死」是一體兩面;如果只從「生」的面去看,一昧地歌頌表揚成功者,鼓勵大家朝此方向努力,有時會難免失之現實功利,甚至反而讓更多的人,因不成功而失落;反之如只從「死」的面向去看,凡事淡定、與世無爭,則有可能讓人變得消沈虛無。人生就像一段旅程,不一定要十分精彩亮麗,也不希望過得灰暗渾噩,只求盡興順心,來得瀟灑自在,走得心安無憾,也就夠了。
在可預知的未來幾十年,「安樂死」、「老人安養」、「自殺防治」、「臨終關懷」、「傷痛輔導」等,絕對是各國政府都要嚴肅面對的問題,在所謂「生死學」裡,也是重要的研究項目;曾、王兩位老翁因不忍、不捨,或基於所謂「愛」的原因殺妻,絕不是個案,也絕不會是最後一件案例,這只是代表我們在國民的「生命教育」上,還有一段努力的空間;老人的心理輔導,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升高,都是一樣。「生死學」近幾年已慢慢成為許多大學院校課程之一,起步雖有點晚,但總是個開始。另外讓「活著就有意義」的正向觀念,推廣普及到社會大眾,也是迫切需要的工作;一方面長期扎根,一方面佐以諮商輔導、專線防治,才足以構成綿密的安全網,防止類似厭世自殺或殺人的悲劇一再發生。
曾經有中國大陸的刊物,盛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「人」,我們也曾以此為傲;可是曾幾何時,我們看到我們的政府官員,不恤生民,倒行逆施,處處與民作對;薪資倒退,物價飛漲,核災陰影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,不肖商人將違法添加物摻入食品裡,塑化劑、毒澱粉,讓社會大眾食不安心;酒駕肇事,視他人生命如草芥一再重演。許多人彷彿都忘了「尊重珍惜生命」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教養;不尊重、珍惜自己的生命,當然更不會尊重別人的生存權利。每個人,每一天都在「惶恐」、「驚心」中過日子。
其實在世上的每一天,用一句俗話說:「日日是好日」,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每一個活著的日子,不只是自己活著的每一天,還有別人活著的每一天,都是值得慶幸的好日子;不要等到要走的時候,才覺得還有許多未了的事,來不及讓那些你愛的人知道你有多愛她;對的事、該做的事,當下就去做,不必等什麼良辰吉日;當然更不能去糟蹋活著的每一天,做一些損人不利己,讓自己走的時候後悔的事;不管在朝在野,為官為民,都要盡己之力,為自己、為別人造就活在世上時美好的每一天。

2013/06/04王炘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