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勞工的價值與尊嚴


勞工的價值與尊嚴
多年前有一次到一個大型醫學中心看病,正好有晚輩在那裡工作,所以在約定時間到達後,從看診、批價、繳費、領藥幾乎一氣呵成,醫生問診特別親切、仔細外,也不必在醫院內來回奔波,所有手續,護士小姐都幫忙處理好送到手中。那時還為了自己享受特權有點內疚。後來晚輩告訴我,其實他也沒特別拜託別人幫忙,只是把我提升至VIP級的看診服務而已,這種看診服務自付額很高,掛號費就要2,000元,另所有費用也比一般看診費用高達三倍以上。很多大企業老闆或貴婦時間寶貴,也不喜拋頭露面,都會利用這種看診服務,而且以參加會員方式更方便。
想想我當時真是孤陋寡聞,這是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的現象,凡事萬物都有它的價格,當然包括對人生命的醫療服務。推而廣之,每個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都會因人的不同,以不同的價格,接受不同的對待與照護。「人生而平等」,或當醫師的人所宣誓的「希波克拉底誓言」中,對病患要不分貧富、種族、宗教、…平等對待,在此好像有適用上的侷限。從某種角度看,人的價格其實和那些高級牛排館裡,對不同產地、等級的牛排,標示差別價格沒什麼不同。
勞工爭取基本工資從月薪18,780元調高到19,047元,雖只有增加區區267元,政府和財團企業家期期以為不可;這本來就是預期得到的,因為他們同樣身為「人」,但價格卻不同,王如玄主委以基於「勞工人權」的理念去推動,縱然佐以再多的數據、實例支持,最後也只能頭破血流、黯然下台。王主委提到:「台灣產業真的會因每月多給267元,讓整體經濟競爭力下降?」;我想只要真有良心的企業家也不會同意這個論點,那些振振有辭大力反對的所謂企業家,大多是平日企業經營方式就頗有爭議,社會形象負面居多者,這些人對台灣經濟永遠是「榨取」多於「付出」。
人之所以為人,異於禽獸,在於除了「價格」外,還有「價值」、還有「尊嚴」;「價值」和「尊嚴」是一種無形的、主觀的滿足感,不會因人的「價格」不同而有差異。今天台灣縱然有高達150萬人靠基本工資在過日子,但這些人還是有他對個人價值和尊嚴的堅持,大多數也不是真要為那每天一個茶葉蛋的錢和政府與企業爭執不休;基本工資不是只有價格問題,也牽涉到社會公平與政治問題,代表政府和企業有沒有正視勞工的聲音和需求,有沒有在意他們的生活,而不是假經濟發展之名,為降低成本,不思其它提昇效率的方法,一眛壓榨勞工。一個月267元對絕大數的企業家,只是零頭中的零頭;更何況一個企業如果長期靠壓低人力成本,才有競爭力,那麼他們從台灣遷大陸沿海,從大陸沿海遷西北內陸,遷越南,遷柬埔寨,或要求提高引進外勞比率,讓外勞與本勞薪資脫勾等一連串的作為,都不讓人意外。但這樣的經營思維,最後總會走到山窮路絕的境地。到時自己難以為繼不說,台灣也差不多被搞得萬劫不復了。
根據主計處的統計,台灣30歲以下就業青年約207萬,月薪兩萬元以下佔17.4%,約36.2萬人,月薪2~3萬元佔45.5%,約94.6萬人,3萬元以上37.1%,約76.2萬人。也就是30歲以下的青年,月薪3萬元以下的所謂「青貧族」超過130萬人。他們的工作可能都是起步性的、作業性的、附加價值不高的,但他們仍然願意努力工作付出,至少表示對這塊他們自小生長的地方,未來仍抱著希望,那些掌握著資源的政府官員和企業,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不要讓我們的經濟成長,掙扎於保二而不可得,不要讓我們的失業率坐45,青年失業率兩位數起跳,才是真正振衰起弊的作為。斤斤計較於基本工資要不要漲1.42%,實在是捨本逐末,見樹不見林。
勞工朋友的「價格」顯然相對不及我們的政府官員和企業大老闆,但他們的「價值」在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上,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螺絲釘,更何況他們的「尊嚴」更需要我們誠心正視,不容輕忽;相形下1.42%基本工資的調整與否,就不會變成難解的結了。
2012/09/27 王炘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