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的罵人術
人一生在職場裡打滾,不論職位高低,大概不可能沒有罵過人,尤其上司對下屬,老闆對員工,罵人的事更是屢見不鮮。在職場之所以會罵人,除了工作和環境的原因外,還有人的本性、修養、忍讓的程度、情緒的控制等種種因素;透過罵人,有時順利的解決問題,達到自己所要的目的;有時則愈罵愈糟,使事情更加惡化,終至要付出更多的代價,才能讓事情善了。罵人有時是一種情緒自然反應,忍無可忍之下,爆發出來的一種發洩行為;也有可能只是一種策略的運用,要讓被罵者,認知所處的情境,而知所取捨或進退。至於那種以下犯上的謾罵,那最後的結果大概都是下屬捲鋪蓋走人,就不在討論範圍。
老闆或上司責罵屬下,好像是天經地義,理所當然的事,也是當老闆或上司的權力,這個權力也是激勵底層的員工力爭上游,想要升遷成為未來上司的動力之一。不過當一個老闆或上司要運用罵人這個權力,來達到管理上的需求,還是要講究一點方法和技巧;用得好,除順利達成預定目的外,還不會傷到和部屬間的關係。以下就從動機、對象、時地、方法和結果幾個面向來探討職場的罵人術。
一、 罵人的動機:通常會招致老板或上司責罵的最大原因,百分之八、九十肇因於工作表現不理想,在業務線上者,可能是業務績效不佳,擔任內勤者,可能是做事效率不彰,事情拖拖拉拉;這些原因都十分明確,被罵的人,十之八、九都知道問題所在及改進方向。另外一種動機較不純正的,則是因個人好惡或派系鬥爭而罵人,這種被罵的人,對挨罵真正原因,也大約心裡有數。更等而下之的,也有屬下因其它不便明說的事情,處理不好或得罪了老闆或上司,上位者便假藉其它與事情本身不相干的似是而非理由,痛罵部屬。
二、 罵人的對象:最直接的就是針對所犯錯誤該負責的對象責罵,並提示錯誤的地方,及改善方法,不管對象是犯錯的基層員工或其直屬主管,都能達到一定的成效。如果是涉及兩人或兩個單位以上,如何能做到不偏袒,符合比例原則,就要費點心思,各打五十板可以快速解決,但不見得是好方法。另外還有一種所謂指桑罵槐法,明明是某位部屬該負責任,但礙於一些理由,不便指責他,只好另找一位沾點邊的人,當著那位該負責的人面前,對這個沾點邊的人痛罵一頓,表面上發洩怒氣,私底下卻希望那位該負責的人能心領神會。
三、 罵人的時地:管理或領導統御學,通常會建議,表揚部屬要公開為之,責罵部屬宜私下進行;原則上是如此。但如果責罵某位部屬的錯誤時,那項錯誤是一種通病,不是單一事件,如能於公開場合責罵指點,反而有殺雞儆猴,避免他人再犯同樣錯誤之功效。另外有些錯誤迫於時效性或機會教育之考量,當場指正,不但可收及時改正之功,亦可減少傷害擴大。
四、 罵人的方法:常聽人說「拐著彎罵人」、「罵人不帶髒字」是優雅高明的罵法,不過這種罵法,碰到智商較低或皮厚的部屬,效果會打折扣。最直接、最粗俗的罵人法,就是先劈頭來串嚴厲斥責的字眼,然後才說到事情本身錯誤的地方,如果能再加上情緒激動的肢體語言,會更有震憾效果。不過不管是優雅高明或劈頭痛罵,罵人者絕對不能真的動氣,否則不只傷了自己的身體,碰到冷靜老練一點的挨罵者,反而表面上一臉無辜,心裡卻在嘲笑罵人者怎會如此激動。在職場三十年,我就曾親眼目睹有位長官,咆哮般臭罵一位部屬後,轉身到隔鄰辦公室,可以立刻變臉笑瞇瞇和女同事開起玩笑,其實他罵人時,從頭到尾都沒有動氣,只是製造氣氛要震慑那位挨罵的部屬而已。
五、 罵人的結果:不論罵人的動機、方法如何,最終的目的都希望能達到罵人者所期待的效果,不過能否如此,並非全然掌握在罵人者,還得看挨罵者認同的程度;時下的新世代一族,有些根本不會給妳開罵的機會,就拍屁股走人,也有哭點較低的女性,剛開罵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,讓罵人者還要反過來安慰她。所以罵人者,邊罵還須邊審時度勢,看效果差不多了,就適可而止。如依然意猶未盡,那留一點下次有機會再補回來。
罵人本就是一門藝術,梁實秋先生寫過一篇文章「罵人的藝術」,揭示十條原則,其中就包括了「知己知彼」、「適可而止」、「旁敲側擊」、「態度鎮定」、「小題大做」、「出言典雅」…等;本文僅是就職場的狀況,而且從罵人者的角度去觀察,提供仍在職場奮鬥的罵人者和被罵者參考。
2012/8/23 王炘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